“回”的四种写法。

原文链接

《孔乙己》这篇文章,大概中国初中生都上过了。其中有个细节就是,“茴”这个字的“回”的部分有四样写法。

前三个字典上有。一是“回”,正字。二是“囘”,外“冂”内“巳”,古字。三是“囬”,“面”的下部,俗字。

有人说了:“不是说没有第四种写法吗?老师说了,这恰恰体现了他的迂腐。”他是迂腐没错,但的确有第四种写法,“𡇌”(⿴囗目)[1],即外“囗”内“目”,极罕见。

蔷薇的“蔷”,14画,繁体的“薔”,16画,但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回的龄官画蔷的故事,却说是18画。这就是因为回的俗字“囬”的缘故。把回换成囬,再把草字头“艹”断开,写成旧字形[2]“十十”,就是18画了。

[1]:括号内虚线的字符叫做表意文字描述符,用这种描述符描述的表意文字的序列,称作“表意文字描述序列”(IDS)。

[2]:旧字形不是繁体字,是古代铅字印刷时,铅字的字形不统一导致的。被我们采用的叫做新字形,其他的就是旧字形,除了特地展示旧字形以外,其他地方印刷旧字形都属于印刷错误。

Lake桑

2019.5.8
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每日一词:limpid(转自 韦氏词典)

每日一词:plaudit(转自 韦氏词典)

每日一词:adjudicate(转自 韦氏词典)